观点

德国人喜欢娱乐更爱思考

                   呢喃(德国)

德国人怎么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对一件事的认识和反应,一直是我对比中德的对象和课题。认识德国人的途径,深切体会文化差别,关注点议论点的不同,理解和包容,作为文化现象来研究解读,不难发现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禀赋、理性、严谨、乐观、幽默等诸多元素。

在动物园宫看了一场获奥斯卡大奖的片子,黑人争取与白人平等权力的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全市最VIP的电影院里,座椅之间自由度、空间很大,可以在仰卧的睡椅上睡觉,舒服极了。几日的疲惫,我竟然睡了一小觉。醒来掌声响起,反响不错,一部再次获奖的影片。

经rbb推荐,在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看了一场《我精彩的西柏林》,同样是一部纪录片,柏林特色文化之一。同时看到一场精彩的同性恋生活真人秀,观众至少三分之一是同性恋者,T们成双入对,根本没有避讳之意。开演前主持人甚至公开提醒伴侣们要注意厕所卫生,柏林著名的同性恋现身说法,讲述柏林同性恋40年历史,由开始的不合法、遭迫害,到公开、示威、争取自由之路的漫长历程,意外发现同性恋更加讲究仪表、优雅绅士、举止仪态,一个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待认知的群体。

最受德国人欢迎的一票难求,手持记者证等候两个小时都无缘一睹《在递减光时代》(In Zeiten des abnehmenden Lichts,不知这样翻译是否准确),一部大受德国人期待和好评的电影。18日那天我执着地等了两小时遗憾离开,德国人的热情,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队伍,眼见他们脸上的兴奋,好奇让我想知道,那么它究竟是一部什么电影呢?《在递减光时代》是根据尤金·卢格的原创小说改编的电影,曾于2009年荣获(德国文学奖)阿尔佛雷德·德布林奖;自2011年在法兰克福书展热销并引起轰动的小说,展示尤金·卢格东德家族历史的自传。家族四代人五十多年的经验呈现。书中讲述了社会主义乌托邦,强调个人价值,直到家族成员逐渐离世的长景,小说以娱乐调侃和幽默兼具取胜。

布鲁诺·冈茨的出演无疑也是吸引德国人热捧的原因。布鲁诺·冈茨是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的实力派老演员,他曾出演《柏林的苍穹下》的男主角而闻名。他在2004年拍摄的电影《帝国毁灭》中成功饰演了希特勒一角。《在减少光的时代》本是一个部蒙太奇小说,以自传背景的家族史。它反映了东德历史里一个家庭的命运。涉及共产党人、监禁苏联劳改营、斯大林暴政、民主社会主义、出逃到西方、柏林墙倒塌等一系列政治敏感话题,个人自由和社会主义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标题实际上是指初秋,象征共产主义乌托邦的衰落,失败的社会主义实验已经失去了信誉的寓意。

《狂野的老鼠》也是不错的德国片电影,媒体编辑失业后生活不适的重创,习惯职场工作的他,失业后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无奈去游乐场虚度,仍无法排挤心中的忧郁,便对老板开始一系列的报复行为,滑稽可笑、辛酸流泪,无法选择、逃避的艰辛故事。当晚才看到柏林电影节的邀请函,记者场的《年轻的卡尔。马克思》却没有看到,错过一部好看电影。

相对其他语种的影片,我更喜欢看德语、英语片,看来语言还是障碍,尽管多数都有英文字幕,阅读起来还是蛮累的,因客居德国十几年了,比较熟悉德国人的文化和交流语言,德语片看得更加透澈明白,英语其次,倒是中国片看不太懂了,很多中国华语片以地方俚语居多,对一直生活在中国北方普通话里的我来讲,也如同外语一样连蒙带猜。

德语片还有反应德国青年不同年龄段的现实问题,比如《虎妞》,年轻女孩青春期无聊,为了寻酷,练拳击学格斗,参加保安培训,化妆警察执法犯法,不知深浅,扰乱社会秩序,青春期的骚动不安;《当这一天没有名字》 一群未成人,大都是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酗酒聚众打群架,一起嫖娼16岁女孩,女孩为了赚钱竟然同意,残疾朋友锁在车后备箱里窒息致死,最后在湖边开枪集体自杀,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噶碧》是一部短片,生活中的她忍辱负重,在施工工地做师傅带徒弟,护理病床上的老爸,照顾要分娩的妹妹,回家还要承担全部家务,意外撞见丈夫与女人在自己的床上,生活的重压让她麻木得不再有感觉和表情。当电影放映之前,剧组成员上台集体亮相,也是很多影片,尤其德语电影开演前的通常做法,电影人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导演谈想法,观众提问题,现场互动交流,一起看电影,是了解观众需求和喜好动向的好办法。

英语、德文字幕的《聚会》,一部喜剧75分钟的短片,熟悉德国人的喜好,有趣比有故事更看好,对观众席里笑声不断,当时我就预测此片可能获奖的影片之一。珍妮特和比尔夫妻在伦敦的家里,邀请朋友聚会以此来宣布她升迁卫生部长的消息,妙语连珠的女朋友四月和圆滑的德国丈夫戈特弗里德,还有女同性恋夫妇玛莎和JINNY也借此宣布庆祝她们的三胞胎出世。丈夫比尔先她一步宣布自己身患癌症,而且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一年,并希望最后的时光将与玛丽安在一起。无疑这对一项骄傲得意的珍妮特是不断的惊雷,比尔是科学家,为帮助珍妮特的职业计划,他的学术生涯一直搁置。珍妮特痛恨嫉妒,忘记身份、地位,愤怒击倒比尔。银行家汤姆本来是来枪杀比尔的,知道他的对手身患绝症的事实,便停止了报复,在此气氛里的爱情、友谊、政治、信仰和生活方式均受到质疑。当门铃响了,歇斯底里的珍妮特举枪面对情敌时,所有的关系结束、不存在、顷刻摧毁了。

故事环节紧扣,台词句句有爆发力,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同样:女政客珍妮特开枪面对那位一直悬念,没有出现的情敌玛丽安。

果然不出所料,由Sally Potter导演的喜剧《聚会》,荣获“协会电影奖”我喜欢的演员,柏林人非常熟悉的《柏林苍穹下》的瑞士人-布鲁诺·冈茨也参演其中有不俗的表演。

2月19日得空临街感受喜忧的一幕。最后一天无票已无法观看观众场。记者中心撤销办公,中午在Zoo看完电影,出门买柏林的小吃对付肚子,再赶到柏林艺术中心想再看《龙先生》补个结尾。结果满员,太晚没有进去。回来路上正赶上,卡迪威门前的狂欢节化妆游行车队路过,从车上下糖果雨,家长带着化妆的孩子,用雨伞接糖果,百发百中,柏林人脸上熟悉的开心笑容。

路经之前发生恐怖事件的柏林教堂时,那里堆放着如海的鲜花和点燃的蜡烛,围观人群里外几层。“来看看你的妈妈吧!”我听着一位老妇人推着婴儿车对着里面的小孩说,不忍看下去的凄凉场面;还有小丑打扮的女人跪下单腿为死去的人默默祈祷,许多长短镜头聚焦对准她。她已70多岁了,感慨地对我说,“人说没就没了,太恐怖了”。死去的12人中有的有照片,有的名字前空位,柏林人讲感情、重道义、懂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