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法国优秀女性艺术家入选2025年UAAF暑期中国艺术驻留项目
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Union des Artistes d’Asie en France) 自成立至今,已经跨入第十三个年头。这个位于巴黎市中心玛莱区,巴黎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廊街区地带,紧邻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毕加索博物馆的非盈利艺术机构聚集了法国和亚洲文化艺术专业人士,以组织展览,论坛和国际文化艺术哲学交流会议,并向各大文化艺术机构、相关大学和其他希望促进艺术和文化交流的组织提供信息咨询和战略合作为主旨。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开放性视野机构,UAAF旨在为官方或私人艺术机构量身定制各种文化艺术相关项目,提供一个独特而全新的展示平台。UAAF自2012年初成立以来,已经协助和组织过近百场个人或群体展览、博览会、驻地、专题研讨会及大型拍卖等等活动。以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帮助数十位艺术家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进行深入而高质量的交流活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和褒评。一直以来,UAAF以全球化视野,本着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而可靠的,专业而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精神来完成每一个项目;并将其作为其品质追求的终极目标。
自2017年起,UAAF还新开辟了艺术国际驻留项目,希冀深入而长期地支持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创作工作,并为创作者提供一个专注于艺术创作的舒适,包容和多元化的环境。UAAF创始人,艺术评论人和策展人何宇红认为,驻留有助于开辟新的地理与文化环境,激发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视角。而驻留经历和经验感知还可以提升艺术家的简历和声誉;有效和有力地提升艺术家的职业发展。艺术家驻留期间,常伴有展览、开放工作室、讲座等公益性活动,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和推广的机会。何宇红认为,“驻留”不应该单纯地以产出作品(量)为目标,而应更是一段探索、观察、思考与实验的过程;我们应该鼓励艺术家带着开放的心态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包括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模式),以探索更多更广的未知领域。对于艺术家来说,驻留的意义必须是一次提供突破日常惯性和创作瓶颈的机会。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跨文化理解的能力。为艺术实践注入新的方法、媒介或理念,而不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创作而已。另一方面,对于艺术机构和其所处的社区来说,则可以通过艺术家们所带来的项目和气氛,激活当地的文化生态;建立与外界的人文化沟通与联系,并有效地提升本地艺术场域的活力与影响力。特别是对于国内的整个艺术生态来说,适当引进国外艺术家的驻场艺术活动,可以极大地推动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国际对话;建立和促进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并丰富自身的艺术创作资源与多重路径。
UAAF至今已经在中法之间完成了六期驻留项目,合作艺术家十余名,展览及互动交流活动数十场。并再次感谢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承德和巴黎的多家机构的鼎力支持与合作。2025年我们荣幸地将与位于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可美术馆进行第二次合作,携五位法国本土在多媒体艺术创作和探索中成就卓越的优秀女性艺术家(档案附后)在夏季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驻留创作活动,届时将进行工作室开放、展览、讲座、授课、走访等一系列的艺术互动活动,欢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艺术家、公共及私立艺术机构、艺术爱好者们前来关注、参与、联动、交流和洽谈。
邮件发送至:uaaf@outlook.com
事由请注明:2025艺术驻留
另招募志愿者:具有舞蹈和行为艺术经验的艺术家或艺校生(7月23-28日之间)
2025年暑期驻留艺术家档案
姆里艾勒·卢杜劳斯(Muriel Rodolosse )
姆里艾勒·卢杜劳斯(Muriel Rodolosse )生活和工作于波尔多与巴黎,她由著名的日内瓦(瑞士)古翁(Gowen)画廊代理。卢杜劳斯是卡雅尔克乔治与克洛德·蓬皮杜艺术中心(Maison des Arts Georges et Claude Pompidou)的当代艺术中心副主席。她在波尔多高等美术学院和波尔多蒙田大学毕业之后,曾前往芝加哥深造,并由约翰·大卫·穆尼基金会接待,该基金会于1996年为她在美国举办了首次展览。从那时起,她采用了她绘画实践中的标志性载体——亚克力玻璃,并探索固定在玻璃下的技法,这种技法她后来发展至巨型尺寸。此后,她也涉足户外空间并完成了多项公共艺术委托。她表示:“我的绘画超越了性别的平等,而是置于性别之间的相互依存之中,我试图展示出所有的分类本质上是专制的、神权的、本质主义的和武断的。通过移动性别、存在与元素的本质、尺度与等级关系,我的绘画被定义为’非分类学的’。” 她对自然的理解处于持续的扰动中,远离现代主义的参照与“永恒性”。卢杜劳斯出版过多本展览图录专门介绍她的作品,法国艺术界最具权威性的弗拉克当代艺术基金会(Frac Aquitaine)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双语专著。她曾经成功完成多项艺术委托项目,其中包括巴黎卢森堡公园、卡奥尔的甘贝塔花园,以及2020年获得的洛尔蒙特布瓦·弗勒里城堡的公共艺术委托项目。她的作品曾在法国、西班牙、挪威、德国、美国以及最近的伊朗举办的多场个展中展出,是欧洲艺术收藏界的宠儿。
考莉茵·斐玛(Corinne Fhima)
考莉茵·斐玛(Corinne Fhima),曾就读于巴黎八大、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巴黎设计学院和巴黎装饰艺术学院。获得造型艺术、计算机语言和图像表达等诸多学科的深造及文凭。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使得她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标志性的艺术语言。其展览遍布世界各大公共和私人艺术机构、双年展和博览会。是法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创作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科琳·费希玛(Corinne Fhima)在其艺术的游走中游刃有余,既掌握意义的传达,也精通作品的构建。在创作中,最受关注的是她将自身的身体作为模特、物体,展示出超越礼仪规则的姿态,但始终保持对尺度的掌控,这种做法或许会激发一种被消费的身体的幻想或兴奋感。毫无疑问,这也可能引发人们对未知、空虚、无知的抗拒。但对费希玛而言,肉体是严肃而又疯狂的,带点自由放纵与直白,也正因此才赋予了作品生命。她的作品看似自然地展现,却必须被我们接受,才能进一步理解其独特的立场与批判性建构。这种立场涉及对艺术与各种艺术流派的反思,也包括对材料、媒介及物品的再利用与再诠释。作为一位引导自己作品发展的艺术家,她自由而成功地运用了绘画、雕塑、摄影、缝纫和行为表演等多种手段来表达其艺术理念,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称道。
萨哈·罗歇姆(Sarah Roshem)
萨哈·罗歇姆(Sarah Roshem)2003年取得巴黎第一大学艺术与艺术科学关系博士学位,2014年再修了巴黎第五大学艺术治疗专业的硕士。作为视觉艺术家,她开始专注于被她自己冠名为“有用的艺术”的创作。“有用”艺术,即指具有某种背景性质的创作。艺术家为了具体和富有成效的目的而干预现实生活。她找到了她认为可以重复使用,具有可塑性,没有污染,但又极其脆弱的物质~“蜡”。到了2017年,萨哈的艺术实践发生了转变,朝着增加与观众的关系干预的方向发展。她开始关注作品的主动性、集成和功能性元素。毫无疑问,萨哈收到上世纪杰出女性艺术家里吉亚·克拉克(Lygia Clark)的极大影响。因为她们都一致公认艺术必须是主观和有机的-试图重新定义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作品不再只是在博物馆中找到一席之地,而是试图将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她们的研究普遍涉及到物体和观众之间非常具体的关系,直至观众成为参与者。萨哈对身体的交换和感官共享原则充满了热情。对于她来说,一件艺术作品首先是一种沟通元素,一个将由观众或更多人干预和激励的对象。仅仅观看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萨哈或许天生擅长“艺术医学”和关怀,她以强大的行动力来增加与他人的关系。正如她的《身体们》所指出的那样,以复数形式呈现与“他人”的关系。这涉及几个利益相关者通过灵活的链接而团结一致,允许他们展开和进行特定的运动。她深刻地指出,作品的挂钩不仅停留在墙上,它也可能落在生活的每一角落。萨哈的表演艺术作品出现和展示在法国和欧洲众多重要的公共和私立艺术机构中。
玛丽·普瓦特文(Marie Poitevin)
玛丽·普瓦特文(Marie Poitevin)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影像制作艺术家。由于家族出自于普罗旺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她是一个典型的受到欧洲南部文化影响的艺术家,特别是阿拉伯语及其文化和历史。得到法国外交部奖学金,她又在开罗攻读了DEUG大学文凭,在那里经历的地震和首次针对西方人的袭击,是她年轻时代觉醒、发现与邂逅历史和人性问题的重要时期。回到法国后,她进入了瑟尔吉-蓬图瓦兹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并逐渐转向电影创作,开始尝试使用摄像机和摄影。之后,她又前往非洲几内亚的科纳克里学习传统舞蹈。在那次旅途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在巴黎的DESPALLES画廊摄影月展览中展出(作为她的美术学院毕业作品)。接着顺利进入法国国家电影学院专攻影像学方向。在此期间创作了多部不受叙事或纪录片限制,专注于倾听文字的节奏、声音与词语的优秀作品。并开始与法国著名的Alzhar剧团合作,拍摄和公演了电影《Perchée》,伴随“Diabolicus”乐团与巴黎管弦乐团与当代音乐团的独奏家组成进行演出。作品《Les Forains》由编舞家Lionel HOCHE执导,在马拉科夫的第71剧院上演。同时还负责该剧在北方小剧场与巴黎夏特莱剧院的灯光设计和海报摄影部分。玛丽·普瓦特文与Manuel Lobmaier联合导演的纪录片《Voyage à Bessèges》(2018),由瑞士PATPCT和Tripode productions制作,在法国第三频道播出,并在瑞士上映。她独立导演的《怀疑的颂歌》由“地中海此地影业”制作,2017年在法国三台播出。《如果流亡被讲述》纪录片,于2016年在法国三台奥克西塔尼频道播出。普瓦特文是一位创作力极强的影像艺术家,作品均在法国各大频道和影院播出,她曾参与过多部剧情片的摄影或灯光工作,如Marie Donnio执导的《怀孕到牙齿》,Emilie Lamoine执导的《A bright interval》,Viridiana制作公司Raphaël Jacoulot的《Ravissement》(该片曾获贝尔福电影节奖项)。她最近的一部剧情片《La Nage》于2022年完成,时长30分钟,由Perspective Films制作,该片也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奖。
塞西尔·布里冈 (Cécile BRIGAND)
1998年毕业于法国塞尔吉国立高等艺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de Cergy)。自2003年起,塞西尔·布里冈开始在巴黎的拉克林(Rachlin)画廊展出她的绘画与素描作品。2008年,她参与了纽约绘本艺术中心项目(Drawing Center Viewing Program),并于2012年获得美国波洛克-克拉斯纳基金会(Pollock – Krasner Foundation)艺术奖助金,2021年获得Traversées奖。目前,她正在巴黎圣安娜医院与GHU巴黎精神病与神经科学学院哲学教席的研究研讨会“临床哲学与经验性知识”中参与一项围绕其绘画与素描创作的讨论/回应型研讨会。她尝试在艺术创作与会议主题“想象中的现实与诗性——范式转换的真实可能性”之间建立桥梁。主旨展示当代文明范式正在发生的诸多转变。她的作品在法国及海外均有展出和收藏。
个展(摘选)
- 2022 – 《你们真滑稽!》,Molinero & Brigand / 策展人:Baptiste Roux 与 Cécile Brigand,潘坦
- 2021 – 《Fresh Window》 & 《FémininPluriels》,Galerie La Confection Idéale,法国
- 2010 – 《视差 Parallaxe》,LJ画廊,巴黎
- 2009 – 《黑光 Lumière Noire》,克雷泰伊艺术画廊
- 2009 – 《一刻,一作 Un moment, une oeuvre》,克雷泰伊当代画廊
- 2008 – 《Carte blanche》,Schoffel – Valluet画廊,巴黎
- 2008 – 《Happy Hands》,LJ Beaubourg画廊,巴黎
- 2007 – 《Carte blanche》,Schoffel – Valluet画廊,巴黎
- 2006 – 《Bubble》,Rachlin – Lemarié画廊,巴黎
- 2003 – 《蝴蝶效应 L’Effet Papillon》,Rachlin – Lemarié画廊,巴黎
群展(摘选)
2023 – 《外显/内显 EXTIME/INTIME》,女性出版社(Éditions des femmes)安托瓦内特·福克,策划:何宇红
2022 – 《艺术与冥想 ART & MÉDITATION:为心灵生态而作》,策展人Pascal Pique,Topographie de l’art,巴黎
2022 – 《格式塔 GESTALT》,策展人Marion Bataillard,À cent mètres du monde,佩皮尼昂
2021 – 《人文 LES HUMANITÉS》,策展人Clement Savoy,蒙特勒伊
2020–2017 – 《GIFC》,美国与法国巡展,策展人Charlie Roberts 与 Chris Rexroad
《MOL PROJECT》,策展人Jordan “Watts” Watson,洛杉矶
2019 – 《地方之魂 L’ÂME DU LIEU》,KEROÜARTZ城堡,策展人André Jolivet
2015 – 《美丽的缺席者 La Belle Absente》,策展人Jérôme Borel,巴黎
2014 – 《今天怎样?WHAT’S UP TODAY》,蒙蒂尼-勒-布勒通讷
2013 – 《漂流者 Les Dérivants》,L’attrape-couleurs,里昂
2011 – 《Bushwick Open Studio》,布鲁克林,纽约
2010 – 《Baz’art》,Goldsmith Studio 350,纽约
2009 – 《素描展》,Galerie DEDOBOX,尼斯
2009 – 《素描展》,LJ画廊,巴黎
可·美术馆
它被誉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有规模、有建制和固定场所的乡村美术馆。从2018年夏天在上海青浦练塘镇开启的第一个展览“平行·上海——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之后,它一直持续累积和观察,持续与周边乡村互动,并陆续推出了若干系列的“田字旁——练塘在地艺术计划”,以艺术家与当地村民联合创作形式,并因此走在了中国乡村艺术探索的最前列。参照日本乡村美术馆的经验模式,可美术馆的初创者们得到了灵感和动力,为有效地提高美术馆的在地性,推动周围居民对美术馆产生更多兴趣,为周边公众带来国际化的艺术教育体验,从现代都市人的传统情结,到乡村文化的探索试验,再到城乡发展的格局提升,可·美术馆从建馆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建设、探索和推进之中,与上海市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驻留时间
2025年7月18日 – 8月30日
驻留主理人
吴可 / 何宇红
助理
艾莱奥瑙赫·利维埃赫-威拜克(Eléonore R-V) 邓文昕
可·美术馆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田路428号可美术馆